武夷山岩茶工艺步骤「武夷岩茶的采摘」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武夷岩茶的采摘,武夷山岩茶工艺步骤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大红袍是怎么采摘
大红袍的采摘与一般红绿茶不同,其鲜叶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生育交成熟(开面三四叶),无叶面水、无破损、新鲜、均匀一致。鲜叶不可过嫩,过嫩则成茶香气低、味苦涩;也不可过老,过老则滋味淡薄,香气粗劣。而且应尽量避免在雨天采和带露水采;不同品种、不同岩别、山阳山阴及干湿不同的茶青,不得混淆。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结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工艺,是工序最多、技术要求最高、最复杂的茶类。
其制法极为精细,基本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萎凋是鲜叶丧失水分的过程。其标准为新梢顶端弯曲,第二叶明显下垂且叶面大部分失去光泽,失水率约为10%~15%。此过程对大红袍香型的形成和能否有醇厚的滋味关系极大。其中日光萎凋是最好的萎凋方式。萎凋时,将鲜叶置于谷席、布垫等萎凋器上,摊叶厚度1~2kg/m2。阳光强烈时要二晒二凉,晒青程度以叶面光泽消失,青气不显,清香外溢,叶质柔软,手持茶梢基部,顶叶能自然下垂为度。
做青是形成大红袍品质的重要阶段,是一个继续萎凋和发酵相结合的过程,其技术性极强,一方面促使多酚类化合物发生酶性氧化,另一方面又要限制其进行速度。做青时要以特有的手势摇青。将水筛中的凉青叶不断滚动回旋和上下翻动,通过叶缘碰撞、摩擦、挤压而引起叶缘组织损伤,促进叶内含物质氧化与转化。摇后静置,使梗叶中水分重新均匀分布,然后再摇,摇后再静置,如此重复7~8次,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特征。摇青次数和时间,视青叶的变化(香型与叶色)而定,俗称“看青做青”。在后半阶段,必要时辅以“做手”,弥补摇青不足。“做手”乃甩双手左右将叶互碰,反复数次,但不可使劲用力,动作力求自然。一般摇青规律先轻后重,静置时间先短后长,多摇少做。优质原料,则只摇不做。
杀青是结束做青工序的标志,是固定毛茶品质和做青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酶活性,防止做青叶的继续氧化,同时使做青叶失去部分水分呈热软态,为后道揉捻工序提供基础条件。其杀青标准:叶态干软,叶张边缘起白泡状,手揉紧后无水溢出且呈粘手感,青气去尽呈清香味即可。出青时需快速出尽,特别是最后出锅的尾量需快速,否则易过火变焦,使毛茶茶汤出现混浊和焦粒,即俗称“拉锅”。杀青火候需要掌握前中期旺火高温,后期低火低温出锅。
揉捻是形成武夷岩茶外形和影响茶叶制率的主要因素。揉捻时应做到:杀青叶需快速盛进揉捻机乘热揉捻,以便达到最佳效果;装茶量需达揉捻机盛茶桶高1/2以上至满桶;揉捻过程掌握先轻压1~2次,即采用轻-重-轻,以利桶内茶叶的自动翻拌和整形。初揉后即可投入锅中复炒,使茶条回软利于复揉,又补充杀青之不足。并使已外滥的茶汁中之糖类、酶类等直接与高温锅接触,起轻度焦化而形成岩茶的韵昧,时间虽仅30s,却对品质起很大作用。复揉除使条形紧结外,还能提高茶汤浓度。复揉手法与初揉相同,揉20余下即可进行“走水焙”。
岩茶“走水焙”在一个密闭的焙间中用培笼进行。在各个不同温度(90~120℃)的焙窟上以“流水法”操作。使复揉叶经历高、低、高不同温度的烘焙,达六七成干下焙。整个过程10多分钟。速度快、工作紧张,故又称“抡水焙”。
走水焙下焙后,簸扇去片末,然后摊凉5-6h,以增进后熟作用,使滋味醇和、色泽沙黄而浦润。再经拣剔去除梗与茶朴,即可复培。
拣剔后的茶条先以90~100℃的培温复焙1-2h,再改用70~90℃低温“文火慢炖”。这是武夷岩茶特有的过程、对增进汤色、耐泡、滋味醇和、香气熟化等有很好效果。最后趁热装箱,也是一种热处理过程,对品质也有一定良好影响。
大红袍的精制主要流程包括:毛茶→初拣→分筛→复拣→风选→初焙→匀堆→拣杂装箱。
毛茶拼配和付制:拼配应根据拟生产的成品茶的要求,制订不同产地、不同季别、不同等级的毛茶配料比例的正常方案。拼配应遵循执行标准、稳定质量、兼顾全局、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提高效率的原则。
由此看来,大红袍的制作工艺流程共分为十道手工工序,一环扣一环,每一道工序对茶的品质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武夷岩茶的制作工序有哪些呢
武夷岩茶的基本制作工艺为:采摘→萎凋→摊晾→摇青←→发酵(做青)→杀青→揉捻→烘忓→毛茶→初拣→分筛→复拣→风选→初焙→匀堆→复焙→精茶→包装或入库。
三、武夷岩茶三个维度
1.武夷岩茶的三个维度分别是外形、香气和口感。
2.外形方面,武夷岩茶的叶子形状整齐,色泽翠绿,有银毫,外观美观。
3.香气方面,武夷岩茶具有独特的岩韵香气,有浓郁的花香、果香和蜜香等多种香气。
4.口感方面,武夷岩茶的茶汤清澈、滋味鲜爽,入口后有甘甜感,且回甘持久。
同时,武夷岩茶还具有浓郁的岩韵和茶香味,让人回味无穷。
5.总体来说,武夷岩茶在外形、香气和口感三个维度上都有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茶品。
四、武夷岩茶有哪些加工工序
武夷岩茶采摘一年大多一次,多则两次,为春茶加上冬茶或秋茶。鲜叶的采摘标准,以新梢叶生育全部完熟,即形成柱芽,俗称“开面采”(有小开面-中开面-大开面)
特早芽种(4月10日前后制作)︰凤凰单丛、八仙,早芽种:105、204、305、梅占〈本土茶里最早),中芽种:水仙、肉桂(5月1日-5月10日),迟芽种:雀舌、奇种。
让茶青失水变软(茶尖变弯,叶片没有光泽,失水率10-16%),此是形成岩茶香气滋味的基础之一。
日光、加温、室内自然萎凋(自然萎凋用得少)。
日光:竹席、布垫、水筛,20-30分钟,翻拌2-3次,效果最好,需要人手多,促进香气代谢,耐摇,有利于进一步释放香气。
加温:青桶(90型)质量较差,折损,不均匀。
武夷岩茶特殊品质的形成关键在于做青。这些细致、特殊的制作方法,是形成岩茶色、香、味、韵及“绿叶红镶边”的优良品质的关键。
摇青(做手)-静置发酵(晾青)交替进行机械:干青吹30分钟,湿40分钟,静置50分钟,吹20分钟,静置50分钟,吹10分钟...前期多吹少摇,后期多摇少吹。
同时要根据天气、品种、茶青长势等情况,采取相应的办法,做到“看天做青,看青做青”:大叶种(水仙)多吹,小叶种少吹,放置时间、天气(晴/雨)、青间温度(20-28℃,26-28℃最佳)、湿度(50-80,60-80最佳)。
摇出青臭味停。青气-清香-花香-果香走水:茶尖重新挺起来。做空:水分吹干了,做干:一开始青间温度就太高,做青间空气(排气扇,开窗)。
炒青的目的科学而言是利用高温火力,破坏酶的活性,中止发酵,稳定做青中已形成的品质和纯化香气。
230℃(手伸进去,放不住伸出来)使茶叶热软,为揉捻提供基础条件,7-10分钟(7肉桂雀舌,10水仙)炒拉锅:叶子炒过了,黄掉,有烧焦味。捏茶叶没有水流出来,手上有粘腻感就ok。
影响茶叶外形、制率,有助于提高茶叶滋味7-10分钟(放松2次,2分钟,5分钟各一次)。
稳定品质,补足杀青不足,使茶叶可较长时间存放。
设备:烘干机(150度30-40分钟,2小时后再120度30-4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装袋)、焙笼(走水焙)、萎凋槽(有炭灰味)、香菇房精制(5道)。
9、风选(机械、人工)砂-茶-灰-绒毛
紧结外形,稳定茶叶品质,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转化,提高醇味和厚度,岩骨花香特征。
机械130℃走40分钟出来,间隔20天,再烘一道(加20℃,铺20公分(薄一点))。
土焙窟〈(最常用)、铁焙窟、铁+土焙窟(省能源,可以比土焙窟长8小时)。打焙要挑出炭头和炭皮。明焙(火完全燃烧把灰盖上去),暗焙(火由上往下)省炭,有烟味几率大用灰的厚薄控制温度,记得留样,三小时比一次。
外山:三道成型法(走水100℃,20天后初火110℃,20天后炖火120℃)水底、叶底干净。
傍晚测温较合理,夹生青多焙两道,延长缓青时间,最后一道加温。焙笼加盖:及时测温病火。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冻顶乌龙茶的简单冲泡方法_茶叶的冲泡方法
2025-05-19 14:10:16大家好,关于冻顶乌龙茶的简单冲泡方法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
大红袍手工茶的价格是多少?
2025-05-19 11:06:44大红袍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而闻名于世。手工制作的大红袍茶更是倍受茶客青睐。那么,…
大红袍是不是一类的红茶-大红袍是不是属于红茶
2025-05-18 13:21:35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大红袍是不是一类的红茶这个问题,大红袍是不是属于红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