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窑所产的什么是黑瓷茶具的代表「建盏是喝什么茶的」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建窑所产的什么是黑瓷茶具的代表和建盏是喝什么茶的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建窑所产的什么是黑瓷茶具的代表以及建盏是喝什么茶的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茶具的品级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崛起,成为别树一帜的优秀茶具,明代大为流行。紫砂壶和一般的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由于成陶火温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经久使用,还能汲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不快,不致烫手;若热天盛茶,不易酸馊;即使冷热剧变,也不会破裂;如有必要,甚至还可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
我国茶具最早以陶器为主。瓷器发明之后,陶质茶具就逐渐为瓷器茶具所代替。
白瓷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著名,其它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茶具也各具特色。具有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
青瓷茶具晋代开始发展,那时青瓷的主要产地在浙江,最流行的一种叫鸡头流子的有嘴茶壶。宋朝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达到了鼎盛时期,生产各类青瓷器,包括茶壶、茶碗、茶盏、茶杯、茶盘等,瓯江两岸盛况空前,群窑林立,烟火相望,运输船舶往返如梭,一派繁荣的景象。
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续于元,衰微于明、清,这是因为自宋代开始,饮茶方法已由唐时煎茶法逐渐改变为点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为黑瓷茶具的崛起创造了条件。福建建窑、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都大量生产黑瓷茶具,成为黑瓷茶具的主要产地。黑瓷茶具的窑场中,建窑生产的"建盏"最为人称道。
彩瓷茶具顾名思义是运用彩绘瓷器制作而成的茶具,彩瓷技法多样,因而彩瓷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釉下彩、釉上彩及釉中彩、青花、新彩、粉彩、珐琅彩等茶具丰富多样,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茶具,其实是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涂上一层透明釉,尔后在窑内经1300℃左右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器具。
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盛行于明代,器物成型后在坯上镂雕透空花纹,再用釉将透雕花纹填平,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以釉烧成,烧后镂花处得以墁平花纹清晰可见,具有玲珑剔透、精巧细腻的特色,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福州一带。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银等品种,特别是创造了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以后,更加鲜丽夺目,逗人喜爱。
玻璃,古人称之为流璃或琉璃,实是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矿物质。用这种材料制成的茶具,能给人以色泽鲜艳,光彩照人之感。我国的琉璃制作技术虽然起步较早,但直到唐代,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西方琉璃器的不断传入,我国才开始烧制琉璃茶具。琉璃茶具唐代已经起步,在当时堪称珍贵之物。唐代元稹曾写诗赞誉琉璃,说它是“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象筵看不见,堪将对玉人”。难怪唐代在供奉法门寺塔佛骨舍利时,也将琉璃茶具列入供奉之物。玻璃杯泡茶,杯中轻雾缥缈,澄清碧绿,芽叶朵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悦目,别有风趣,而且玻璃杯价廉物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玻璃器具的缺点是容易破碎,比陶瓷烫手。
金属用具是指由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器具。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早在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纪前的1500年间,青铜器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从明代开始,随着茶类的创新,饮茶方法的改变,以及陶瓷茶具的兴起,才使包括银质器具在内的金属茶具逐渐消失,尤其是用锡、铁、铅等金属制作的茶具,用它们来煮水泡茶,被认为会使"茶味走样",以致很少有人使用。
搪瓷茶具以坚固耐用,图案清新,轻便耐腐蚀而著称。起源于古代埃及,以后传入欧洲。明代景泰年间,我国创制了珐琅镶嵌工艺品景泰蓝茶具。在众多的搪瓷茶具中,洁白、细腻、光亮,可与瓷器媲美的仿瓷茶杯;饰有网眼或彩色加网眼,且层次清晰,有较强艺术感的网眼花茶杯。式样轻巧,造型独特的鼓形茶杯和蝶形茶杯;能起保温作用,且携带方便的保温茶杯,以及可作放置茶壶、茶杯用的加彩搪瓷茶盘,受到不少茶人的欢迎。
隋唐以前,我国饮茶虽渐次推广开来,但属粗放饮茶。当时的饮茶器具,除陶瓷器外,民间多用竹木制作而成。这种茶具来源广,制作方便,对茶无污染,对人体又无害。但缺点是不能长时间使用,无法长久保存,失却文物价值。到了清代,在四川出现了一种竹编茶具,它既是一种工艺品,又富有实用价值,主要品种有茶杯、茶盅、茶托、茶壶、茶盘等多为成套制作。竹编茶具由内胎和外套组成,内胎多为陶瓷类饮茶器具,外套用精选慈竹,不但色调和谐,美观大方,而且能保护内胎,减少损坏。同时,泡茶后不易烫手,并富含艺术欣赏价值。因此,多数人购置竹编茶具,不在其用,而重在摆设和收藏。
二、什么窑的杯子最好
了解“瓷”,了解手中茶具的特性和价值,单知道分类还不够,还需到来处去看看,以产地泥料和工艺烧制特色和产地盛名产品相互印证。以下分享具有代表性的七大瓷质茶具名窑。都有很长的历史,至今有的依然兴盛,有的已退出历史舞台。稍作了解下次我们再遇到瓷质茶具时相信能多一分相知和亲近之感。
?“景德镇”是江西省的一个镇,从晋朝末期就已开始烧制瓷器,宋朝时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整个镇都加入到瓷器产业中,“家家窑火,户户陶埏”,元朝之后成为中国最大的瓷器产地,至今依然是市场的主流,很多青花瓷,白瓷均出自景德镇。翻转手上的瓷质茶杯一看,也许会印着“景德镇”三个字。
景德镇瓷器质地洁白细腻,精髓在“白,明,薄”三个字上,其中薄胎瓷又称“脱胎瓷,蛋壳瓷,”薄如蛋壳,透光性强,入手轻如无物。在装饰上有青花,古彩,粉彩,青花玲珑等。其中青花瓷创始于元代,明清达到高峰,大致工艺为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图样,上釉后一次烧成,蓝白相间,金莹剔透,号称“人间瑰宝”。
?汝窑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因当时位于汝州境内而得名。从北宋年间开始烧制瓷器,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汝窑烧制的泥料比较特殊,胎均为灰白色,只是深浅有别,因颜色与香灰类似,又称“香灰色,”是汝窑特有的色泽。
汝窑色釉基本色调为天青色,相比于景德镇窑的兰花点点,汝窑的装饰简单粗狂,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汝窑开片纹,据说开片纹的形成最初是一种釉面缺陷,叫做“崩釉”,后来将这种缺陷演变为无可替代的装饰。曾购买一只汝窑杯,店家说三十天小开,一百八十天大成,果然,把玩半年后鱼子纹遍布,粗狂,简单,不失美观大方。
?位于江苏宜兴,以宜兴紫砂壶享誉世界,其制陶历史已有五千多年,然而很多朋友只知宜兴紫砂壶,而不知宜兴青瓷,因为宜兴青瓷曾有过断代,晋,唐,宋时期宜兴青瓷产业都很繁盛,后来只有紫砂壶而青瓷断了代。直到60年代才又在宜兴泥料基础上进行研发和复兴青瓷产业。
?邢窑位于河北邢台,开始烧制于南北朝晚期,衰于五代,终于元朝。开始时烧制的是青瓷,后来逐渐由青瓷发展成白瓷,在唐朝时与南方的越窑平分秋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对应体系。
唐朝中期是邢窑的鼎盛时期,烧制的白瓷比隋朝和唐初更有进步,不仅进贡皇宫,更远销海外,其品质以细,白,透,闻名。皮日休有诗可以窥其品质“邢窑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园似月魂坠,轻如云魄起。”
?越窑位于浙江绍兴,以青瓷著名,唐朝时与北方邢窑相对应。陆羽评价两窑特色说“越瓷类玉邢似冰。”越窑从东汉时期开始烧制,宋朝开始衰落衰落。越窑瓷质茶具色泽晶莹似玉,青绿相间,温润明亮,器具上绘有花鸟鱼虫,山水神兽等图案。
?因处于福建省建阳市而得名,开始烧制于晚唐时期,宋朝是其发展和兴盛时期,主要烧制黑瓷茶盏。因此“建盏”一名,闻名遐迩。
建盏特征是胎体厚重,黑灰,黑紫色,色泽深而无光,入手质地有沉重感,其深沉的色泽也给人予压抑感,或许这就是黑瓷的魅力,在宋朝时期,进贡皇室的黑瓷器底部常刻有“供御,进盏”字样。
?钧窑位于今河南禹州,因古代属钧州而得名。开始烧制于唐朝,盛于北宋,主要特色产品为铜红釉瓷,器型类似于黑瓷,深,厚,沉。特色在于色泽红紫,表面纹路弯曲,号称“蚯蚓走泥纹”。宋朝时期器型呈色和纹理表现都已发挥到极致,至今无法仿造。
三、黑色瓷器是什么品牌
1、黑瓷也称天目瓷,是一项古老的制瓷工艺。是民间常用器皿常见的釉色之一——施黑色高温釉的瓷器。黑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建盏产自建窑,“建窑”是我国著名的古窑之一,遗址位于今建阳市水吉镇后井村(原属建州瓯宁县,今建瓯市),它的制品在宋代已负盛名,由于宋时崇尚斗茶之风,故除了必需提供优质的茶叶之外,还需要有最适于斗茶所用的茶具。建州宋时已出产许多贡茶如建瓯北苑贡茶、武夷山御茶,“建盏”又是当时上至至尊、下及士大夫们都认为是斗茶最佳的珍品。宋代的著名文人墨客就有一些名句来秒颂它。例如“兔毫紫瓯新”、“忽惊午盏免毫斑”、“建安瓷盌鹧鸪斑”、“松风鸣雷兔毫霜”、“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鹧鸪斑中吸春露”等。
四、什么是原窑建盏
1、原窑建盏属于含铁量较高的石灰釉,因此,具备烧成黑釉的基本条件;同时,石灰釉黏性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高温中容易流动,所以,建盏外壁底部往往有挂釉现象,而器物口沿釉层较薄,呈褐红色,有的近似芒口。
2、建窑黑瓷的胎质基本特征为:截面色黑或灰黑、黑褐,此为含铁量较高所致;胎骨厚实坚硬,叩之有金属声,俗称“铁胎”,手感厚重;含砂粒较多,故胎质较粗糙,露胎处手感亦较粗。
3、从烧成工艺分析,建窑黑瓷为高温烧成,若胎土淘洗太细,则器物易变形。
4、正由于建窑黑瓷中的建盏胎体厚重,胎内蕴含细小气孔,利于茶汤的保温,适合斗茶的需求。
五、建盏有几种窑口名称
建窑也称为“建安窑”、“乌泥窑”,为宋代名窑之一,以产黑瓷著称。建窑是以今天的福建建阳为代表,在建窑黑釉盏盛名的影响下,各地仿烧者甚多,仿烧的代表窑口有:福清窑、武夷山窑和茶洋窑。其中以福清窑数量最多;武夷山窑以加金彩的器物为贵(窑址中发现了若干残片,唯一四件完整的现存于日本博物馆中);茶洋窑年代最晚。
六、黑瓷的种类有什么
1、黑瓷创烧于东汉,浙江上虞窑烧制的黑瓷,施釉厚而均匀。
2、到东晋时烧造技术更加成熟,以浙江德清窑所产黑釉为代表,釉厚如堆脂,色黑如漆。
3、至宋代,黑瓷品种大量出现,河北定窑生产的黑瓷,胎骨洁白而釉色乌黑发亮;福建建窑烧制的黑瓷,因含铁量较重和烧窑时保温时间较长,所以釉中析出大量氧化铁结晶,形成了兔毫纹,油滴纹,曜变等黑色结晶釉,颇为珍贵。
4、江西吉州窑的玳瑁斑、木叶纹、剪纸贴花黑瓷以及河南,山西等地瓷窑生产的黑瓷,也很有特色。
七、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是哪个省除夜雪
建盏(天目瓷),黑瓷代表。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因产地为宋建宁府瓯宁县,又因瓯宁县为建安附属县,故此称为建盏。
关于建窑所产的什么是黑瓷茶具的代表,建盏是喝什么茶的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