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喝茶品茶(长沙喝茶的三个去处)
《都市的茶客》一书中有一篇《长沙品茶记》的小品,开篇即道:品茶者,品味的不仅是茶,而且是环境和心境,有时主要是后两者。他所记述在长沙喝茶的三个去处,首在天心阁的映山堂,次在黄兴路的德园,三在岳麓山的云麓峰三清殿。文中描绘的场景氛围,应在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当时从环境上说可谓差强人意,而心境却要自己去酝酿,诚如结尾时作者处身茶厅脏乱的平台,遂携一茶杯,一铝壶,择一藤椅坐下,闹中觅静,偷得浮生一时之闲。也算是此间自有乐趣了。
这品茶的三处,我想长沙人大多去过,严格来说,都不是纯粹品茶的地方。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推广,或者是中国人对人类生活最有意义的贡献之一,西方人最初了解中国,就是通过茶和瓷器,并把茶称为:东方赠与西方最有利之物。自从神农氏发现茶的功效以来,它已由最初的王谢堂前燕,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而茶的饮用方式,也由初时的粉沫煎煮,到明季风行叶茶冲泡,至今已是品目繁多,蔚为大观。
综合长沙的茶楼大致可分四类:一类是西餐厅类,成规模连锁,档次不可谓不高,但人潮浮动,商业味太浓,不是品茶的绝佳胜地;二类属咖啡厅,环境雅致清淡,间或有琴声悦耳,包箱还可以进行茶艺表演,雅则雅矣,但与茶道的枯淡自然之境界还有一定距离;三类如解放西路的茶社及广济桥的茶庄等,场地不大,或装修古典饰有字画,或家居般随意平和,报刊架上顺手可取阅时尚新闻,是三两亲朋酒余饭后小憩休闲的极好场所;四类则有些不伦不类,大多隐蔽在街边巷角,或配以卡拉OK,或可以洗脚按摩,似乎已没有一丝一缕的茶意了。
而古人品茶,讲究环境闲寂空灵,因此能够感受朴素淡泊的自然况味。唐代诗僧蛟然以为品茶最好伴有花香琴韵,而明人陈继儒却特别强调品的真趣,正所谓: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其与同代张源在《茶录》中所著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的论调如出一辙。并且,品茶要有好茶好水,茶最好是紫笋、阳羡,水却要清、活、轻、甘、冽,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犹如张源所说: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但最纯粹的品茶莫过于日本的茶道,自从珠光把空寂的幽玄境界定为茶道的基本精神,发展至千利休之改革书院式茶道,剔除贵族般的浮华,倡导以贫困为根底的草庵式的空寂茶。强调茶室结构简素、沉静,配以同样简素、沉静的粗茶具,只在壁龛里挂一轴水墨字画,惟一的点缀是插在花瓶里的一枝花蕾,上面再点一滴晶莹洁净的小水珠。以此贯彻茶道中的空寂,从无的境界中领悟完全纯粹的精神性的东西。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