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园绿肥的利用,有机茶园管理技术方案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有机茶园绿肥的利用这个问题,有机茶园管理技术方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一亩茶园一年能产多少茶叶
如果做龙井这样的名茶,一年只采一季春茶,一亩地也就产干茶十几二十斤的样子。
要是以做蒸青绿茶这样的标准,一年可以产干茶300斤
通常的管理水平,要看你种植的方式,管理的水平,采摘的标准,做什么茶而定。
好的茶叶品质是建立在好的品种基础上的,因此选育良种是最基础的措施。在生产上推广的福鼎大白茶、福云595、铁观音、肉桂、黄奇、梅占等都是优良茶种。
土壤是茶树生长发育的基础,土质、土温、土壤的酸碱度对茶树根系的作用非常重要。选择栽种的茶园需是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土壤酸碱度为PH为5.5。茶树移栽时期最好在茶树停止生长的秋季或翌年早春,从而提高移栽后茶苗的成活率。选择无病虫害、生长虚弱、生长比较整齐的幼苗栽种,一般在阴天或下雨后进行。
根据茶树不同生长发育期、土壤肥力、季节、气候等状况进行合理施肥。根据不同的施肥的方式分为基肥、叶面肥、追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如厩肥、堆肥、沤肥、绿肥、饼肥和经过处理的垃圾肥。一般在秋冬季茶园深耕时施下。每亩施农家肥1~2吨或饼肥200~300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硫酸钾20~25公斤、硫酸镁10~15公斤。幼龄茶园施肥量可少些,成年茶园施肥量应多些。
追肥以无机化学肥料为主,可选用复合肥、尿素、钙镁磷、磷矿粉、硫酸镁、硫酸钾等,追肥一般在春季茶采摘前一个月施用。全年追施3~4次,第一次在3月上中旬;第二次在5月中下旬;第三次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第四次在8月下旬。各季追肥量,应根据不同类型茶园氮磷钾的合理比例确定各种肥料的全年施用量,各种肥料施后应及时盖土。
叶面肥又称根外追肥,茶园喷施叶面肥,既能弥补一些营养元素的不足,又能促进和加强根部的吸收能力,且施用简便,可与治虫、喷灌相结合。可选用0.2%硫酸锌、0.5~1%尿素、0.3~0.5%磷酸二氢钾,或选用“喷施宝”、“叶面宝”、“云大120”等有机液肥。
茶园铺草有调节土温,减轻旱、冻害,防止土壤冲刷,保持水土,抑制杂草发生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肥力等作用。于6~7月份旱害来临之前和9~10月份寒害来临之前,在茶园行间距离茶树根茎部约10厘米以外进行铺盖。另外,可以对茶园喷洒“新高脂膜”,抗旱、防冻害、保湿。
茶树最适宜的修剪期,是茶树根部营养贮藏量最多时候。茶树在年生长发育周期中,有两个阶段根部贮藏的养分最多:一是茶树从进入冬眠开始至翌年春茶发芽前,其贮藏养分逐步增多;二是春茶结束后到夏茶发芽前。修剪时要除去病虫枝、增加树冠内部的通风透光、减少和抑制病虫害发生蔓延。修剪的作用主要是平衡地下部和地上部的关系,是书体形成良好的树冠结构,更新复壮茶树、促进新梢生长。
修剪时造成的大伤口用“愈伤防腐膜”涂抹,促进伤口尽早愈合,使树体恢复生长。
黑刺粉虱、茶尺蛾、茶橙瘿螨和茶白星病是茶树上重要病虫害,分布普遍,直接引起茶叶减产和品质下降。对于这些病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剪除病虫枝:对于茶尺蛾、茶堆砂蛀蛾、茶吉丁虫、茶黑痣病等,可人工剪除被害枝。
清园除草:及时清除茶园的枯枝落叶,铲除茶园内及周围的杂草,集中作堆肥,可消灭多种叶面病害(如茶炭疽病、茶轮斑病等)的菌源,破坏多种害虫(茶刺蛾、假眼小绿叶蝉等)的越冬场所,降低越冬成活率。
喷药封园:对病害发生严重的茶园,可喷波尔多液+“护树将军”,茶橙瘿螨等螨类发生严重的茶园,喷0.5度波美石硫合剂封园。
二、如何理解茶园规划的基本原则茶园设计应有利于茶园管理机械化
安全与优质的茶叶,成为茶产业的发展方向。有机茶最早出现于1983年的斯里兰卡川,个人认为,有机茶最早出现在中国,农耕文化的时代,如今,有机茶生产对带动茶叶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对茶农茶商经济的发展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内有机茶园也在逐步增加,有机茶园的建设是种植有机茶的第一步,那么有机茶园要如何规划呢?
有机茶生产的首要条件是鲜叶必须来自于经过认证的有机茶园,这个茶园可以是新建,也可以是已有生产茶园来转换。有机茶园生态环境条件中对空气、土壤、水质等方面所作出的具体量化指标。地形地势的要求都需要规划,有机茶园要如何规划?
为使茶园管理和运输方便,根据整体布局,衡设置主干道和次干道,并互相连接成道路网,缓坡丘陵地可设在岗顶,坡度较大的山地,干道设在坡脚,支道与步道按心形绕山开筑,禁止陡坡茶园开设直上直下的道路,避免水土冲刷,平地的干道,支道等应尽量设置成直线形以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劳动效率。
园地范业内的沟,采等水利系设置,应与道路网紧密配合,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做到小雨不,出园,中雨、大雨时能蓄能排,有条件的应建立茶园移动式喷灌系统,保证茶树生长具有适宜的水肥条件。
在茶园与山林或农田交界处应修建隔离沟,茶园路边、坡地沟边,应植树种草,茶园内根据地势应修建竹节沟(或鱼鳞坑)蓄水池等,建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茶园。
在每片茶园附近应修建一个积肥坑(池),平时不断堆积各种有机物料(如杂草,秸秆、畜禽粪,绿肥等),腐熟后,供茶园施用。
离为在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的地方,桢向设置隔离沟,隔绝雨水径流,两端与天然沟渠相连。
纵沟顺坡设置,可利用原有溪沟,排除茶园中多余的地面水。
横沟与茶行平行设置,坡地茶园每隔10~15行开1条横沟,以蓄积雨水浸润茶地,并排泄多余雨水大纵沟。
茶园地块划分与规划,一般以不超过0.67公顷(10亩)为宜,茶行长度以不超过50米为宜。所以要做到农、林、牧、山、田、路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态效益,保证茶叶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就不符合有机茶生产环境条件要求。
三、蒙山九号茶的管理方法
蒙山九号茶是我国的一种优质绿茶,需要进行一定的管理方法来保证质量和口感。下面是蒙山九号茶的管理方法:
1.存放方式:蒙山九号茶保持干燥和通风是非常重要的。最好将茶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2.温度和湿度:如果存放的环境温度过高或者湿度过大,会导致茶叶叶片脆化,影响茶叶的口感。因此,一般来说,存放环境的温度应该在5℃-15℃之间,相对湿度不超过75%。
3.空气和味道:蒙山九号茶的味道容易被异味所影响,如摆放茶叶的房间不能有烟味、异味等。并且,也要避免茶叶与空气接触过多,会导致茶叶的氧化和变质。
4.包装方式:蒙山九号茶应该采用密封包装的方式保存,以避免茶叶叶片受潮或者氧化。常用的包装方式有铝箔袋、真空包装等。
5.散茶的保存方法:散茶通常容易受潮,最好的方式是将散茶装入暗盒或暗袋中,或者使用密封罐进行保存。在使用之前,最好先将茶叶晾干,再进行泡制。
6.茶具的清洁:蒙山九号茶是精制绿茶,因此泡茶的器具应该选择陶瓷或玻璃等无异味的材质,且清洗干净后放置通风干燥的地方保存。
综上所述,蒙山九号茶的管理方法需要注意存储条件、包装方式、环境等多个方面,以保证茶叶的品质,延长茶叶的储存期限。
四、新开垦或改植茶园应怎样施好底肥
(1)深施茶园底肥要深施到50~60厘米。深施可以促进深层土壤的熟化,诱发茶树根系向深层发展,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根系。(2)优先选用有机肥底肥一般选用改土性能良好的有机肥,如纤维素含量高的绿肥、草肥、秸秆、堆肥、厩肥、饼肥等,同时配施磷矿粉、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等化肥。速效化肥因其易被淋失而不宜作底肥。(3)一次用量要大、应该施足常规用量为每亩15~20吨堆肥加250~400千克磷矿粉或钙镁磷肥,堆放5~10天后施用。(4)土肥混匀底肥要与深耕结合,做到全层施肥,使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匀。不能在深耕施肥后马上种茶,应等一段时间待土壤下降后再种上茶苗。
五、30亩茶叶怎么管理
1、第一,改片茶园位于大别山地区的舒城县,面积在30~40亩左右。第二,茶园已经荒废3~5年以上,没有使用农药化肥,也无人管理,处于自然野化生长状态。第三,该片茶园交通不方便,且大多数梯田形式,无法进行机械化作业。第四,在茶园周边生态环境良好,茶园中套种板栗树。
2、根据以上的信息,我们简单来分析一下。首先茶园规模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三四十亩也是一个以家庭为单位的山区茶叶种植户所能承担极限了。如果要想整片茶园进行科学管理统一规划的话,难度系数比较大。
3、因为这涉及到茶园土地的耕作以及管理,甚至包括茶树品种的更换,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算起帐来,如果这样投入的话,可能并不划算。所以应以现有茶园为基础,来提升他的经济效益。
4、那我给出的思路是,继续促使野化生长,形成一片完整的荒野茶园。不使用农药化肥,但可以适当的使用一些农家有机肥来改善茶园土壤的肥力状况,同时使用一些绿肥来增加有机质含量。适当的进行修剪,确保茶树处于可控方便采摘的环境中,这样便于后期才在效率的提升。
5、在茶园中套种的板栗树,如果数量比较多的话,可以适当的去掉一部分,减少其他树木与茶树争水争肥争空间的现象。
6、在做好茶园管理提升茶叶质量的情况下,更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宣传推广,要将这片茶园的效益整体提升,必须打出野茶荒野茶的品牌效应,让别人知道这片茶园的真正价值所在。
7、另外,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采摘人工问题。现在人工不好请且非常贵,尤其是在春茶上市的时候。如果这个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的话,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茶园的整天效益。
8、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点看法,如果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欢迎在下面留言评论,说说您的观点
关于有机茶园绿肥的利用,有机茶园管理技术方案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