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春茶常见误区:越早越好?明朝以前茶最好?
唐代诗人笔下的春茶采摘场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茶农在春天辛勤劳作的生动画面。春分时节,钱明茶的采摘和制作成为贡品,其品质自那时起便为人们所认可。随着时光流转,人们对于春茶的误解也逐渐增多。究竟哪些是关于春茶的常见误区呢?
误区一:越早越好
很多人认为,春茶采摘越早,品质越好。实则不然。茶树在冬季经过3-4月的生长,根系吸收的矿质养分充足,使得春芽茁壮成长,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营养成分,香气浓郁,滋味鲜爽。春季,茶树一般没有虫害和污染,第一个春天采摘的茶叶品质往往是一年中最佳的。
“初春”并不意味着“早春”。只要生长在春季第一波,第一次采摘的茶叶,就称为第一春茶。并非越早采摘越好。万物生长有其规律,到了一定时期,便是最佳状态。采摘过早,茶叶的新芽尚未发育完全,营养成分积累不足,制成的茶叶香气淡,口感涩淡,不耐泡。
误区二:明朝以前的茶最好
许多人认为清明节采摘和制作的茶叶就是钱明茶。实则,明代以前的茶是根据节气对中国江南茶区不同阶段的春茶的称呼。钱明茶主要品类是绿茶和少量红茶,并不包括铁观音、大红袍、普洱等。
虽然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的春茶也产于清明节前,但不能称之为明前茶。西南、华南茶区大多位于我国南方,春季气温回升较早,每年春节便开始采茶。以普洱茶为例,班章茶强调香气和滋味,因此班章地区比易武地区采摘时间要早,3月下旬即可采摘,而易武地区则是清明后最佳。
误区三:早喝酒早享受
新茶上市,许多人迫不及待地品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新茶刚刚采摘,储存时间短,含有许多未氧化的多酚、醛类、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影响不大,但对于胃肠功能不好、有慢性胃肠炎症的患者,会刺激胃肠黏膜,更容易诱发胃病。新茶最好存放半个月后再饮用。
春茶即将上市,大家都想尽快品尝。但作为消费者,应关注的是茶叶的品质,无论是真正的春茶还是新茶。仅以上市时间来判断茶叶的好坏是不科学的。春茶“求新”不如“求好”。为了品尝到好茶,还是耐心等待吧!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广东芳村茶城:揭秘中国最大茶叶批发市场
2025-07-20 03:22:37大家好,关于广东最大茶叶市场的位置,许多人可能还不太清楚。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一知识点,并解答关于懂…
星座与茶:揭秘十二星座专属茶饮的和谐奥秘
2025-07-13 00:54:26在探寻星座与茶之间的奇妙联系时,我们不禁发现,不同的星座与特定的茶类之间存在着一种独特的和谐。以下是…
揭秘台湾高山茶:类型、品牌与碧螺春之别
2025-05-10 10:00:38在茶文化的世界中,台湾高山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茶友的关注。关于台湾高山茶的类…